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及其历史发展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 近代中国国情

中国国情: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矛盾: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历史发展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逐步形成

从党的创立到 1926 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关于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思想。

2. 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3.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等诸多方面, 这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继续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以及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总路线,提出了“两个务必 ”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党和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制定各方面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总依据,是根本指导路线。
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的科学概念。
1948 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总结和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 (1)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 (2)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3)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 (4)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二)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 (1)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 (2)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 (3) 个体经济。
  • (4)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5)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 三大经济纲领
  • (1)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2) 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3) 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 年 11 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 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 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具备的基础条件:

  •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革命群众基础好
  • 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 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 党的有力领导

3.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 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 统一战线

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是:

  • 一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 二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要针对其两面性特点,在联合的过程中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必要的斗争。
  • 三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
  • 四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2. 武装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建设人民军队的经验。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指挥枪”,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这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面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

3.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 第一,必须 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 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 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
    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全党服从中央)。
  • 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
    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
    , 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 与自我批
    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
    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对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作出的分
析和研究,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 启了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是 20 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目录